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文化理論專題討論
Seminar on Cultural Theory 
開課學期
108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臺灣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蘇碩斌 
課號
TwLit7112 
課程識別碼
145 M106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國青324 
備註
上課教室為臺文所會議室。
總人數上限:2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82TwLit7112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這門課以20世紀初至今的西方文化理論為主軸,採取一手原典及二手導論的交叉研讀方式進行。
本課程所謂「文化」的一詞,乃循Raymond Williams對這個「當代社會最複雜的兩三個詞彙之一」的理解脈絡破題,亦即,文化的概念演變史至少有過「高尚的精神修養、精緻的藝術作品、獨特的生活方式」三種很不相同的社會期待。因此,雖然一般都同意「文化是拯救庸俗世界的藥方」,然而作為藥方的文化是什麼?待救的那個庸俗又是什麼?不論階級立場和實踐作法,都滿是歧異。
本課程由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徑路切進文化理論的發展,著重研讀不滿於馬克思「存在決定意識」理論設定、並圖謀「以文化改變世界」的幾條思想脈絡。包括:德國法蘭克福學派之批判理論、英國伯明罕學派之文化研究,以及源於符號學的法國後結構及後現代理論。期望透過這些左派思想工具,有助思考當今政經掛帥的處境下,如何還能讓文化有力量、能解放。 

課程目標
能利用文化理論掌握文學及社會學的交錯、
能掌握文化理論思考現代及後現代的脈絡、
能落實文化理論企圖解放人類社會的初衷。
 
課程要求
一、課間導讀:第4周起由修課同學輪值就各篇導讀20分鐘。導讀人須製作大綱(建議2頁),整理該文想解決的問題、文章構成、論證推進、結論(可借助各種中譯本,但務須忠於原著,遇有特定、重要、可疑字句,須加註英文;另可以提出自身或二手的批評與感想,但請置放在註腳以做區隔)。
二、讀書筆記:第4-17各周選取至少一篇原典撰寫閱讀筆記(包括摘要及心得,至少700字,無上限),於指定時間上傳CEIBA。
三、學期作業:期末作業須包含二個部分,總字數至少8,000字:(一)理論概念操作:選取思想家的概念進行理論討論,例如巴赫金的眾聲喧嘩、阿多諾及班雅明對革命大眾的想像、符號價值的理論演變;(二)將前述理論應用於文學(或文化)現象的研究議題(可以是只提出研究可能性、沒有完整材料的草稿)。學期結束後18天內繳交完整報告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各周課程另行指定、於第一周上課提供。 
參考書目
各周教材將選輯為讀本,於課堂前提供給同學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參與 
30% 
 
2. 
期中作業 
30% 
 
3. 
期末作業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3/02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03/09  文化理論的社會學脈絡:馬克思、韋伯、涂爾幹 
第3週
03/16  意識型態及文化工業批判:法蘭克福學派 
第4週
03/23  現代性的曖昧:Benjamin論藝術與大眾 
第5週
03/30  跨越雅俗界線:伯明罕學派文化研究 
第6週
04/06  符號人類學詮釋:Geertz的深描論 
第7週
04/13  符號與後結構:Saussure及Barthes 
第8週
04/20  第一次期中作業 
第9週
04/27  場域與資本鬥爭:Bourdieu 文化再生產 
第10週
05/04  知識與權力: Foucault事物的秩序 
第11週
05/11  日常生活與景觀社會:Lefebvre and Debord 
第12週
05/18  後現代文化理論:Budrillard and Vattimo 
第13週
05/25  弱者的抵抗:de Certeau與Scott 
第14週
06/01  禮物與犧牲:Mauss and Bataille 
第15週
06/08  民間笑文學:Bakhtin的拉伯雷及狂歡研究 
第16週
06/15  第二次期中作業 
第17週
06/22  期末討論